更新时间:2025-09-15 04:02:54
知道这部电影是在汤老湿的豆瓣名片下看到的,一上来就被这标新立异的名字吸引了,但直到去年寒假一刷完之后都没有发现它的美,只是被结尾一曲轻快而沉重的《la mer》狠狠mark了。之后我开始循环播放这版Julio Iglesias的《la mer》。到去年年末,这首歌毫无悬念地摘得我年度歌单第二名,仅次于First Aid Kit的《Fireworks》。
这首歌被我循环这么多次,还有一个原因是我经常在读我最爱的小说时把它当作bgm。欢快的旋律配上Julio Iglesias娓娓道来的歌声,乍听像是充满了希望和憧憬,但细听却发现,它描述的是无疾而终的爱情,是凄凉的宿命,是时代洪流下被冲散的你和我。在此小说的终章,“我”被卡车送回后方,留下模糊的爱人在对岸“面对无法战胜的米底亚人”。“我”平静地叙述着自己战后的命运,轻描淡写地说着再有得到过他的消息,想把遗忘看成解脱,却永远无法战胜波涛汹涌的内心。这就是《la mer》想要表达的东西。或者说,这就是导演想让这首歌和这部电影产生的化学反应。
真正爱上这部电影,是一模之后我因为一堆烦心事去图书馆缓解压力。随机抽出一本《柏林谍影》,我惊讶地发现作者勒卡雷居然也是《锅匠,裁缝,士兵,间谍》原著的作者。重温的动力莫名上涌,我迫切地想探寻自己在这部电影中错过的东西。这一看,便让我打开了这个价值连城的百宝箱。
影片一上来动人心弦的是冷峻而内敛的风格。一整场吉姆接任务—执行任务—任务失败被捕的戏就把冷战的肃杀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非常有代入感,无法按下暂停键。而这样的风格贯穿了整部影片,让这部电影看上去平平淡淡没什么起伏,甚至有点无聊,但是吸引人的点就藏在这冷峻内敛叙事的一个个小细节中。
换句话说,这就是我最爱的冰山叙事。记得我还不知道冰山叙事这个概念的时候,曾听过海明威的一个故事。海明威每次写作都要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文笔,用华丽的辞藻,漂亮的句式。写完后重读,却要把写的最好的句子全部删掉。留下的就是《乞力马扎罗的雪》《丧钟为谁而鸣》…这样主人公的一句话、一句普通的场景描写,都蕴含着巨大的信息。看似作者什么都没写,却把挖掘的乐趣全部留给了读者。
TTSS对冰山叙事的运用很多,比如史麦利被辞退后早晨起床,镜头给到一桌子化妆品,却没有出现女人,暗示他有一个不着家(不忠心)的妻子;吉姆打死闯入教室的猫头鹰展现不凡的身手,史麦利来找他时owl已被做成标本;圣诞晚宴中埃斯特哈斯对唱苏联国歌的同事们无奈地摇头,因为他亲身体验过东方的恐怖;吉姆对比尔的眼神变化,隐隐告诉观众他其实早已知晓对方的地鼠身份……导演非常吝啬地只用几秒钟展现众多重要信息,把一块拼图打碎了埋藏在各个角落等待我们发掘,让观众觉得,我们只是透过镜头窥探事情的一角,对这个故事重要的东西只不过是这个宇宙中众多人物生活中的平常事物而已。进而延伸到,特别是在这种群像电影里,每个角色都只是这个大故事的一部分,都有自己知道和不知道的信息,都有自己的情感和动机。条分缕析地捉摸每个人自己版本的故事也是非常有趣的。
还有一点非常想说,那就是Jim Prideaux和Bill Haydon的爱情故事。从整部电影来看,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这两个人对彼此的爱让Bill露出了马脚、让Smiley发现了蹊跷。我真的太爱这一对悲惨的爱情故事了!
我们先从Jim的视角说。
其实直到最后一段圣诞晚宴的片段,伴随着Julio Iglesias的《la mer》我才明白,原来Jim早就知道了Bill的身份。当时应该是Smiley和Jim都发现了Bill和Ann的奸情,从Smiley的角度看是认为深爱的妻子出轨了,出轨对象还是自己的同事,既震惊又伤心。而从Jim的视角切入,他和Bill从战前的剑桥就相爱,彼此足够了解,jim知道他肯定不会对Smiley的女人心动。那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Jim大概是又结合了对Bill之前种种表现的怀疑,终于确定了自己的爱人是苏联间谍这一惊人的事实。影片最后Bill拿着两个酒杯要去找他的时候,他还沉浸在这则震惊的消息里,所以才会露出那么心事重重的表情。而同样作为聪明人的Bill,在看出爱人的担忧后,心里也猜到了几分,所以转头找别人去了。
知道了这点后再重温,我发现control 给Jim派任务的那场戏中,一说到圆场高层有内鬼,镜头就切给了Jim;control一个一个说暗号的时候,也只有说完Bill是裁缝后镜头才切给了Jim。虽然训练有素的Jim表情没有什么明显变化,但我们是可以借导演的小巧思体会Jim内心的挣扎、慌乱和担忧的——爱人的秘密终究还是守不住了。
所以才有结尾Smiley去萨拉特找Bill的时候Bill承认Jim在出任务之前去警告了他。只不过Jim当时不知道,这次任务其实就是Bill和Kara设的专门为抓他的局。
后来在他被救回来藏在乡村小学当老师时,看到了小胖Bill,心生“宛宛类卿”之感。Smiley来找他调查地鼠之事,他言语中还极力为Bill开脱,只不过言辞上还是暴露了矛盾之处,让Smiley觉察到不对。(这点原著更明显,不过我喜欢电影的处理,显得吉姆更加专业)
他捋清了思路,从自己作为得力干将被捕——老总被迫辞职——Alleline上台(他应该不知道巫师计划和背后美国这条更大的鱼)、自己经受严刑拷打过了很久才吐出匈牙利间谍网成员——成员还是遇害了、自己把知道的一步步都招了——发现白坚持了——Karla只是想知道control查到了哪一步,以及其他电影中没展现的线索中,Jim知道了其实自己的被捕是Bill和Karla一同策划的。内心五味杂陈,所以才会对小胖Bill开玩笑问他有没有人叫他“unpaid Bill”未付清的账单。
但同时,他也明白自己之所以能活着回英国,也肯定是Bill在中间的周旋。正如最后Smiley对Bill说“or did Karla let him free out of your sake”。而代价之一,就是匈牙利间谍网的全部成员。
再来看看Bill的视角。
他和卡拉设计了捕Jim的局,但约定好了要抓活的,这也是为什么得知Jim中枪之后他反应那么激烈。其实原著中更激烈,直接喊“中枪?怎么中枪的?中枪死了吗?”电影则更为克制。我觉得处理得很好。我相信他选定Jim当工具的时候内心是很挣扎的,也早就想好了一定得给他赎回来。所以他后来让埃斯特哈斯召集所有匈牙利特工,不是为了帮他们逃跑,而是把他们卖了换Jim一条命,完事后在办公室还偷偷抹眼泪。去Jim家销赃的时候还偷偷藏起来了他俩的合照。同一组合照的另一张在Connie家藏着,Connie还称他俩为“the inseparables”。
后来Jim回到萨拉特报道+疗养时我相信Bill也来看过他的,但Jim向Smiley隐瞒了。
结尾处Smiley来找已经被抓准备送往莫斯科的Bill时,说到要问一个关于Prideaux的问题,Bill一下就急了,说“God damn it. I got him back, didn’t I?”这说明,其实Jim和Bill的感情,内部人员是心照不宣的,而且也合理,从二战就在一起工作的同事还能这么多年连这都看不出来吗?大家都知道Bill很在乎Jim,所以这里Bill以为Smiley要谴责他的冷血和背叛,因为他自己也为这个事一直自责内疚。而他当初之所以选择/同意用Jim当棋子,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利用他们的爱情打感情牌:万一暴露了,他会被减轻嫌疑。Smiley问Bill他是不是来找过你的时候,Bill的沉默告诉了我们答案。原著中此时Smiley的心理描写是这样的“他来找你,是因为他爱你,他来警告你,他自始至终都知道是你,他一直在背后护着你。”
我想,最后la mer中Jim射杀Bill时的内心肯定是非常复杂的,绝对不像很多网友说的单纯是恨他的背叛或者免除他的肉体折磨。
他既爱他,又深知爱人用那种方式背叛了自己,把自己当作一颗棋子,知道自己能活着回来也是因为对方对自己不可磨灭的爱,知道Bill为了换回自己灭掉了自己匈牙利的那么多同事,以及让自己中弹、受审,受了那么多苦回来只能当一个乡村教师还每天都要提心吊胆。他大抵也在回味几十年来他们禁忌却激烈而纯净的爱情他对Bill的爱足够包容他对自己的背叛,知道Bill背叛自己是为了他那浪漫却虚无的理想和信仰,又明白在这犹如废墟一般的荒蛮世界中,浪漫的Bill终会被残酷的现实驳倒,意识到理想中的苏联和丑陋的西方世界并无二至。 在这充满谎言的世界,还好我们拥有真挚的爱。可笑,这爱深沉,却不堪信任。 一江春水向东流,留给他的只有无尽的荒凉。
我想如果Bill最后没有落网,他也不会再追究了。然而事与愿违,得知消息后,他知道再怎么装傻再怎么挽救都没用了,他不知道该怎么了解这事,所以烦躁地吼了小胖Bill,这点我认为也比原著的成为朋友处理得好。
末了,他还是下了决心,亲手为这该死的爱情画上了句号。一行血,一颗泪,屏幕前我心已碎。
间谍世界最容不下的就是这波涛汹涌的爱情。在那个信仰与失望交织的年代,没有人能成为自己人生的导演,流泪的Jim一定会憧憬这一切都没有发生的那个平行世界吧。
——二〇二五年八月六日 雨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上一篇:我受不了了
下一篇:其实还是人性